春季养肝


春季养肝

文章插图
春季养肝正其时
 关于养肝 , 专家指出 , 在中国传统的医学理论中 , 肝属木 , 喜条达 , 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 。 春季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节 , 也是肝病的多发时节 。 如果不注意情志调摄 , 肝气抑郁 , 则会生出许多病来 。 如情志不遂 , 肝阳上亢 , 血压升高 , 有心脑血管病者还容易发生中风 。 而各大医院的统计数据也表明 , 每到春天 , 发生肝病或肝病复发的病人就会较其他季节多 。
作为自然界中的生物 , 随着气候节气等环境状况改变 , 人体的五脏六腑的运行状态也会随之改变 , 因此 , 人的饮食起居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 , 这就是所谓的“天人合一” 。 在春天 , 肝气旺盛而升发 , 人的精神焕发 。 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 , 都易损伤肝脏 , 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。 此外 , 中国近五千年灿烂的医药文化在保健养生方面早已精辟地提出了“上工治未病、不治已病”等经典思想 。 因此 , 顺应天时变化 , 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 , “未病先防 , 有病防变”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 。
1、养肝先要睡得香
专家强调 , 养肝重在睡眠 。 现代人阴阳颠倒的生活习惯对于肝脏的损害尤其严重 。 专家指出 , 现在很多人的肝病其实是“熬”出来的 , “一般熬了夜的人大多双目赤红 , 这是肝火上升的症状 。 长期如此 , 必然伤肝 。 ”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 , 古人将睡眠称为“眠食” 。 曾国藩有“养生之道 , 莫大于眠食”的名言 。 英国大剧作家莎士比亚将睡眠誉为“生命筵席”上的“滋补品” 。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“睡得香”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 。 研究表明 , 睡眠是人类自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有效调节 。 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 , 体内会出现一系列有利于生理、生化的变化 , 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记载:“人卧血归于肝” , 而在春季应“夜卧早起” 。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 , 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 。 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 ,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 , 提高解毒能力 , 并加快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糖、脂肪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 , 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 , 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 。 “因此 , 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重科学睡眠 。 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8小时;60岁以上老年人7小时左右;80岁以上老年人应睡8~9小时;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。 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 。 晚饭莫过饱 , 睡前莫喝浓茶及咖啡 。 讲究睡姿 , 睡时应‘卧如弓’ , 以右侧卧位 , 睡眠方向以头东脚西为宜 。 要有静谧的睡眠环境 , 室内空气新鲜 , 温湿度适宜 , 床铺舒适 , 利于进入甜蜜的梦乡 。 ”
2、减酸增甘宜温补
在饮食上 , 春天饮食应遵从《黄帝内经》里说的“春夏养阳”的原则 , 适当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 。 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“韭叶热根温 , 功用相同 , 生则辛而散血 , 熟则甘而补中 , 乃肝之菜也 。 ”春天适量吃些性温的韭菜 , 可起到补人体阳气 , 增强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 。 此外 , 日常我们餐桌上常见的“葱”一身都是药 , 其叶能利五脏 , 消水肿;葱白可通阳发汗、解毒消肿;葱汁可解毒 , 活血止痛;葱根能治痔疮及便血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