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地理知识|紫砂壶如何分辨,高仿紫砂壶和老紫砂壶的区别( 三 )


二、摸 , 真紫砂壶摸上去的手感细腻但不打滑 , 假紫砂壶手感粗糙 , 或者打滑;例如普通陶土的手感粗糙 , 瓷器的手感初摸打滑 , 如果稍用力按压摩擦就手感发涩 。 这是由于分子结构不同的表现 。
【历史地理知识|紫砂壶如何分辨,高仿紫砂壶和老紫砂壶的区别】三、转 , 转动壶盖 , 真紫砂壶的壶盖转动灵活流畅 , 并发出轻微“丝丝”或者“沙沙”的悦耳的声音 , 陶土的假“紫砂壶”则发出沉闷的“哧啦哧啦”声音 。
四、听 , 用盖子轻敲壶体 , 尽管有人不赞成这么做 , 但是这点非常有效 。 真紫砂壶敲击的声音清脆悦耳 , 声音短暂 , 敲击结束声音立刻停止;普通陶土的假紫砂壶 , 敲击声音沉闷浑厚短暂;瓷器敲击的声音比紫砂的更加清脆有点像金属撞击的声音 , 一般人不好区分 。
但是有一点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 , 瓷器的声音波长明显 , 敲击结束后 , 声音仍然持续数毫秒 , 而真紫砂是立刻停止 。
五、证书 , 一般正品的紫砂壶都有制作者的手写证书 , 证书通常为宣纸 , 毛笔书写 , 书法俊秀 , 这是因为 , 书法是一个好的工艺师的必修课 , 好紫砂壶的增值更多体现在书法和绘画的技艺上 , 加盖印章 。 印章的落款与紫砂壶底的落款一致 。
六、试水 , 水浇在真紫砂壶上面 , 不会形成明显的水珠 , 水是比较均匀的一片 , 然后没多久就逐渐被紫砂吸收 。
扩展资料:
紫砂名壶
一、树瘿壶

树瘿就是树瘤 。 这种壶的造型模仿树瘿 , 壶面凹凸不平 , 有树皮模样刻纹 。 整把壶呈暗栗色 , 是明代制壶大家供春创制的一种壶式 。
据紫砂壶史记载 , 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间只是一名书僮 , 后向江苏宜兴金沙寺一名和尚学习制壶技术 。 供春壶价值极高 , 有“供春之壶 , 胜于金玉”的赞语 。 树瘿壶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壶造型 , 传世极少 。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 , 部分专家认为是供春手制 , 是现在能看到最早的紫砂茶壶实物 。  
二、二泉铭壶
这是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的名壶 。
邵二泉(约1803-1860年) , 擅长镌壶铭 。 这把壶型质古朴 , 壶为土黄色 , 周身竹造型 , 而一蝙蝠翩然而至 , 应和古人“祝福”意愿 。 壶腹一侧 , 阴刻行书:“天朗气清 , 惠风和畅” , 这句诗源于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 , 署名“二泉” 。 壶底有“唐冰”款 , 可能是制壶人 , 但其人已无法考证 。
三、冰心道人壶
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间的紫砂壶 。 壶体颜色似瓷器中的茶叶末釉 , 壶身正面是一个凹进去的龛 , 内坐一人 , 龛外壁装饰有桃树、桃花、桃叶 。 壶身另外三侧为雕刻的云纹 。
壶底款为“冰心道人” 。 “冰心道人”为清末民初年间紫砂大师程寿珍(1858-1939年)的号 。 程寿珍制作的紫沙壶曾在1915年和1932年 , 分别获得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的头等奖和优秀奖 。
四、覆斗式壶
宜兴窑玉麟款紫砂覆斗式壶 , 清末 , 高7.5cm , 口径5.7×5.7cm , 底 径9.8×9.8cm 。 壶呈上小下大覆斗式 , 平底四方委角形 。 壶身镌刻篆书“子孙宜”三字 。 底钤篆书“玉麟”印章款 。 姜黄色砂泥 , 滋润细腻 。

推荐阅读